1/15/2008

觀感: 「Google大學」 鈍化學生好奇心

今天在中時看到這一篇文章, 大意是說, google 讓資訊太容易取得, 但傳回結果的品質良莠不齊, 造成大學生輕信低品質資訊的現象. 原文連結:

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2007Cti/2007Cti-News/2007Cti-News-Content/0,4521,110504+112008011500531,00.html

我同意 google(或任何一個 search engine)傳回的資料良莠不齊, 或說, 在 internet 這個萬言堂, 大多數的資料都有可信度與深度的問號. 然而, 筆者主張大學生對資訊品質的辨別能力有限, 或不在乎資訊是否正確. 這個論點我不能苟同.

首先我認為筆者這樣的觀點很根本地不尊重學生. 筆者假設學生皆用得過且過, 交卷即可的態度求學. 這樣的假設對認真求學的學生很不公平. 不但對學育沒有幫助, 反而會讓學生因為被否定而降低求學的動力.

同時, 品質低落的資訊也出現在傳統媒體 (例如名文:"硬體給我報報"). 故而,資訊品質的問題不限於網路世界, 甚至, 因為網路資訊快速流通, 謬誤被發現指出的機會更多.

最後, 筆者的論點忽略網路上同時存在優質資訊. 這樣的資訊因為 search engine 而得到更多的 exposure. 因為有search engine, 學生們有機會接收更多的優質資訊, 進而做出更宏觀的研究.

我認為 search engine 是一個強大的工具. 它能幫助學生用很高的效率 (和十年前比起來)找到需要的資料. 我同意因為 search engine 的普級, 學生需要具備更多判斷能力與科學精神. 然而, 這是一個根本的教育基礎建設, 英國的狀況我不熟, 但以我所知的台灣與每天都收到的 "FW: 重要必讀"的信, 我想, 這個部份還有一些路要走.

最後, 文章的結尾說:

  • 教師必須訓練學生成為積極批判的思想家,讓學生具備詮釋及過濾網路資料的能力,而不是照單全收。

說真的, "積極批判的思想家" 往往是那種講得最多, 做得最少, 每天打嘴砲卻沒有真正執行能力的人, 這樣的人對社會到底能有多少貢獻, 是個問題. 呃..好, 我大概能猜想這是記者把critical thinking 直接譯成了 "批判" 了. 這樣的品質, 是不是很遜. 中時算是傳統媒體, 這樣的品質, 你說怎麼能怪 searching engine 是"大學生依賴劣質資訊" 的原罪?

沒有留言: